查看原文
其他

填埋垃圾的人,也被命运填埋 | 镜相

陈年喜 湃客工坊 2021-03-27


周大勇是一位孝子。

他每天早晨七点从家出发,晚上七点回来。早些年骑一辆黑色自行车,现在是一辆红色摩托车。十五年间,共骑坏了三辆永久牌大货架二八自行车,现在骑的两轮“钱江125”虽然还有力气,但发动机已经很差了,每天出门都要发动好一阵子。轮胎换过了三副,里程表已经坏死,谁也弄不清它到底跑了多少公里了。

周大勇的母亲王来花有抑郁症,这个病你说它是病也行,说它不是病也行,没有人说得清根源,大小医院也弄不明白怎么治疗,只有周大勇知道它的可怕,他亲眼看到过病发作起来时,母亲把头往墙上撞,撞到头破血流也不停,她拼命拽自己的头发,拽下来一缕一缕的,像那不是自己的头发一样。

周大勇是有改行机会的。他是县重点高中毕业生,在小县城,十五年前那阵子高中毕业生还不多,他那一届只有七个人考上大学,最好的是师范专科,直到现在他依然是单位不多的笔杆子。垃圾填埋场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,但好歹算是国营企业,上行下达都要有正式行文,打个报告,发个通知,会议记录,领导就让他放下手头的铁扒子,来起草。因为报告写得过硬,有很多单位就找他来写东西,年终报告,领导讲话稿,工作简报什么的,后来县志办看上了,死活要他去,调文都有了,他还是没有去成。就因为母亲这个病,就因为那单位离家近,来回都方便。

好在,周大勇前年转为了正式工,多年媳妇终于熬成了婆。填埋场现在共有三十人,正式工不到一半,一线的,只有两人是正式工,他是其中的一个。工资比临时工高出一半还多点,三千一百元,加上各种小福利,一年有近四万元的收入,主要的,将来老了,有退休金。按已经退休的同伙领到的退休金估算,将来也有三千元,有这笔钱,将来和母亲养老,吃饭穿衣都有了保障。这也是这辈子最大的指望了,虽然离退休还是遥遥无期的事。

周大勇工作所在的垃圾填埋场(受访者供图)

周大勇的单位叫M县宏远垃圾填埋场,是全县最大的填埋场,也是唯一的无害化处理填埋场,虽然近几年各乡镇也建起了场子,但没几个真正投入运营,大部分垃圾还是运送到了这儿,周大勇和同事们的工作量一下子就扩大了一倍。特别是近些年的建筑垃圾,那真叫个源源不断。有一回同学们见面,招商局工作的同学调侃他:大勇,你们单位是全县最牛的企业,宏远,宏远,前途无量啊!周大勇哭笑不得,心里说:还不都是你们招的垃圾商带来的。



进场那年,周大勇二十一岁。那时候的高中生不像现在十七八岁就毕业了,那会儿教育资源差,学生上学晚,也没几个没留过级的,待读到高中毕业,男生们都长出了一嘴小胡子。2004年,社会上各种创业机会还很多,摆个摊,开个小饭店,干个什么都能挣钱,不像现在,行行业业都挤得满满的,竞争严酷。周大勇和同学练了一年摊,卖伟志西装,那时候时兴穿西装,伟志牌子不错,质量过硬,好像是陕西唯一的西装大品牌,一年下来,挣了九万。同学是出资人,周大勇只是个店员,年底,同学给了他五千元,嘴上虽然没说辞退,一眼一瞅都有辞退的意思。街上没事可干的漂亮姑娘一抓一大把,哪一个都比男店员有优势。

周大勇父亲那阵子还在,从村长位置退下来了,虽然病得歪歪扭扭,但还是有点人际关系,就托人让周大勇进了县企业。那时候,县里有两家企业,另一个是葡萄酒厂,周大勇可以任选一家。他盘算了一天,选择了垃圾填埋场。酒可以不喝,垃圾不能不处理。事实证明周大勇的眼光是对的,如今葡萄酒厂被更有优势的同类们挤压得了无生路。

周大勇进场的时间填埋场才试营一年,此前的填埋场在官道沟,一条大沟填得满满当当,上面覆了土,栽了树,猛一看,根本看不出是填埋场,若仔细看,树们都是病恹恹的,这是地下垃圾发酵产热造成的。下一场雨,一股说不出的气味冒出来,长出的草,牛羊们都不愿啃。那时候,技术与资金都有限。

进场第一天,周大勇就被那巨大的场面镇住了:它长有三百米,宽有百十米,至于深度,站在坝头上,下面干活的人,矮了一半。铲车,挖机,工程车,都是那个时候很难见到的大型设备。按规划设计,全县的垃圾在这里够填三十年。周大勇看过资料,县城日产垃圾二十吨。就是说,自己差不多可以在这儿干到退休。一车倒下去,像一阵毛毛雨。至于乡下,那时还没有乡村垃圾的概念。

周大勇自然是一线工,就是拿一个铁扒子天天把那些边边角角的垃圾归拢到一块,方便洒消毒药水和埋压。这个活,没什么技术含量,也不用考试,是个人都能干。但这些年,竞争还挺激烈,很多陪读的家长不愿坐吃山空,找门子,拉关系,要分一勺羹。周大勇一直也想坐办公室,看到这情景,知道有一份一线工也算不易了,慢慢来吧。

他至今记得上第一班的情景。那是六月中旬,天热得比哪一年都猛烈,丹江在远处无声远流,收割尽的金黄麦茬被勃然而起的玉米掩盖,玉米林把小城包围了一半,一直延伸到填埋场对面。那真是个庄禾如海的季节。县城还没有垃圾压缩设备,运过来的垃圾都是松散的,也没有大吨位运输车,一车三吨两吨,从高处倾倒下来,纸张、塑料袋、卫生巾,在巨大的落差中借助风力,飞得漫野无涯,久久不肯落下来。粪便味,剩饭味,沤烂的菜叶味,铺天盖地。苍蝇雨星一样纷飞。没有遮阳帽,也没有口罩,周大勇与另外两个伙计在它们中间穿梭、奔追,奋力把它们归拢。铲车吼叫着,铲起一铲又一铲细土,把它们埋压……

对于填埋工来说,时间并不如行云流水,它们大部分是停止的。疯长的,只有下巴上的胡茬。



2012年,M县垃圾填埋场新增了五台设备——30型铲车一台,中型挖机一台,三台中型运输车。这也是不得已之举,这时候,县城每天的垃圾量达到了五十吨,直观的感受是,一天下来,场子不是薄薄一层,已经是厚达盈尺了,铺展开的长宽更非昔日可比。以这样的速度计算,要不了十年,填埋场就要暴满。

好在,小县城没有工厂,没有化工企业,垃圾相对单纯。周大勇经常读到内部资料,哪里填埋工中毒了,哪里空气和水源被严重污染了,新型垃圾的不断增量,也对填埋这个行业提出了巨大考验。

这时候,县城增设了三个垃圾压缩处理站,大量的生活垃圾经过压缩处理,待到填埋场,处理起来就容易得多。因为填埋场工作强度小了,工序也少了,自然有一些人被分配到了压缩站。周大勇留在了场里,搭挡小黄就被分到了城西垃圾压缩站。

小黄其实也四十出头了,小,指的是个头,从小不长个,被人小黄小黄的叫,该叫老黄的年纪了,还是叫小黄。

小黄的儿子在县城中学读高三,他们老家在乡下北山,就是县城北面的大山里,那地方没土地,山上也不怎么长树,穷。穷得没有办法,小黄就到河里筛沙子卖。乡下交通不好,也没有多少人盖楼,沙子卖不上价,小黄就买了辆二手的三轮车,往县城里拉。这些年县城也没啥产业,就是盖楼的多,盖楼利润大,没啥技术含量,只要能弄到地皮,傻子也能挣到钱。

小黄也开了十几年的车了,早些年,在矿山上开三轮,一趟趟把石头从洞里拉出来,倒在碴坡上。矿洞低矮,又窄,光线几乎没有,几年开下来,练就了一身好本事,但他一直没有驾照,因为矿山不属于公路,没人管,待矿山不行了,要在公路上开车,却怎么也考不过,那一道道题背得头昏,课目三考了三年也没考过。

因为没有驾照,只好夜里跑,从北山到县城一百多里,一晚上跑两趟,第一趟天擦黑出发,第二趟回到家,天刚蒙蒙亮。

儿子读初三那年,小黄到底还是出事了。这天夜里,小黄跑第二趟,沙子装得特别多,车一路累得冒大黑烟。卖沙子的人多,建筑老板就硬气,谁的量大就要谁的。沙子论车付钱,开始一车拉一吨五,拉着拉着拉到了两吨,眼下,老板们两吨也嫌少了。

那个晚上特别黑,天上无星也无月,这样的夜晚并不多见,可能是要下雨了,也可能是云太厚,总之,伸手不见五指。小黄的三轮车是有大灯的,还特别亮,但第一趟回到家,灯死活就不亮了,小黄检查了所有线路也找不到原因。四月天,夜短,不敢耽搁了,小黄找了个头灯,套在头上。灯带很短,勒得头生疼。猿岭是北山到县城必经的路,据说是M县最高的岭,海拔1500还是多少。到了冬天,落了雪,整冬不化。路陡,弯道特别多,但时间不允许他太消停。

在一个弯道上,小黄的车撞上了一个瞎了大灯的摩托车。

事后小黄才弄清楚,那人是县城里的人,天麻贩子。那时候,北山的天麻特别多,天麻自来是名贵药材,一直不缺市场,到处是天麻商贩。凡事有了利,必有人争,税务、工商到处设卡收费,商贩们为躲避,就选择了晚上出动。

那个人断了一条腿,断了两根肋骨。小黄一下拿出了十万,家里没有钱,向亲戚朋友借了个遍,最后把三轮车卖了才凑齐了数。从那时到儿子高三,小黄家的日子再也没有抬起头。

小黄是临时工,工资只有1500元,没有五险一金,也没有休息天。前几年还想着跳槽,近几年压根断了这个想头,老了,折腾不起了,儿子每天要花钱,容不得半点三心二意。

小黄是上料工,开叉车,也算技尽其用。上料工有一个优势,就是所有的物料首先从自己眼前过,虽然它们在垃圾箱中已经经过了拾荒人千挑万选,还是有一些有用的东西遗落下来,比如旧衣服,纸壳子,甚至旧电器。有一回,在物料中有一个包,小黄赶紧停下机器,打开来,是一台笔记本电脑,下班后,小黄送到了电脑维修点,经过一翻修理,儿子用起来还挺顺手。这些,小黄把那些旧废物品再挑选,也收入了不少钱,毎天的油盐酱醋够了。听人说过,拾荒者曾拾到过一包首饰或一包钱,但小黄从未发现过。小城经济还是不富裕,没有人那样大手大脚的马虎吧。

他知道有很多人想进来,但也知道自己技术还是顶呱呱的,他有个愿望,就是一直能干到六十岁,干到五十多也行,那时儿子也大学毕业了,工作了,将来到了那边,也好给孩子妈有个交待。

孩子妈走那年,小黄二十五岁。光阴如捐,一晃,十八年了。



十月的早晨天气特别冷,虽然季节离入冬还有些时日,但裸露在外面的水龙头都冻住了。张科子提来了一暖瓶开水,从龙头上细细长长浇下来,一壶水浇出了一大半,水龙头才有了反应,开始滴下水来。

张科子接了一桶水,开始洗脸刷牙刮胡子,这是他每天早晨必修的课程。他是运输司机,一车一车的垃圾是臭的,见者避之惟恐不及,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,但张科子要活出个人样来,这人样,就是从自己的形象做起,他要干干净净的,与垃圾们区分开来。

张科子的爱人在省城打工,好几年了,到底是什么工作,他也不知道,反正一年半载不回来一回,回来时,总是花枝招展的,精致得让人心疼。

与周大勇不同,与小黄更不同,张科子是合同工,工资比周大勇低,比小黄高,有各种保险,与两人更不同的是,他一周有两天假。在进场之前,他在部队干,也是开车,从格尔木往拉萨运输物资。部队一干十五年。

张科子也忘了从什么时候起,爱人娟子回家越来越少了,起先,人不回来,就互相打电话,后来电话也少了,打了,也没话说。

张科子往衬衣上喷了一层香水,今天,他要去看娟子。

但他并不知道娟子的工作地点,只约略的知道在丈八沟一带,那是有一次电话里,公交车报站报出来的,张科子听到了,记住了那个站名。他猜想,娟子一定住在那地方,因为那是一个很早的早晨,应该是第一趟车,坐第一趟车的人,还能住到线路之外吗?

他把车子用水冲洗了一遍,然后,细细打理驾驶室。那几乎是他这些年的半个家。有时候不想回租住房了,他就睡在驾驶室里。他把每个物件整理得井井有条,特别是把那个不倒翁戏剧花旦的摆件擦了又擦。在他眼里,那就是娟子。

全城处理站共有五台车,但并没有固定分工,哪里需要哪里去。经过压缩处理后的垃圾包是往日一车散垃圾的五倍重量。张科子毎天大约要出车五六趟。他很喜欢这份工作,比起青藏路,这份工作要轻松多了,也安全多了。他知道,虽然自己不在编制,但只要没有特殊原因,场里不会让自己被动下岗。每天车进城出城,跟观光似的,他几乎熟悉县城的每一条街巷,每一处建筑。他幻想着将来有一天有钱了,一定要在最繁华的地段买一处大房子,作为永久的家。娟子好几年前就要在县城买房子,就是钱不够。

火车。省城到了。

地铁。丈八沟到了。

张科子想给娟子打个电话,告诉她,自己来看她来了。他在公交牌下面站了整整一天,也没有打。他突然有些怯,怯什么,似乎又不知道。

第二天,又游荡了一天,他相信,娟子一定会从这儿坐车或路过,即使自己没有发现娟子,娟子说不定会看见自己的。

然而,最终娟子并没有路过和上车。

张科子回去了。他还想再等一天,但只有两天假。

第三天晚上,终于接到了电话,是娟子的号码,但不是娟子的声音。对方告诉他,娟子出事了。她从八楼坠落下来了。

三天后,张科子见到了娟子,在殡仪馆里。他终于知道了,这些年,娟子一直在做那个工作。她的银行卡里,有六位数的存款。

这些钱,正好够在县城买一套房子。

娟子的今天张科子死活也不曾想到,待知道了娟子的工作,他也并不奇怪,那是一份被人瞧不起的,危险的工作。但张科了觉得,那钱并不脏,只是浸透了血泪。

他再也不想买房子了。


采访并文 / 陈年喜
编辑 / 刘成硕

运营 / 胡雅婷



张怡微的一堂散文课:整理那些无可挽回之事与未被命名的感情 | 镜相
他杀了一个坏人,想用余生证明自己是好人 | 镜相
一名网瘾老头的游戏晚年 | 镜相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